《诸神的起源》于1986年初版优配网,由三联书店范用先生主持出版,苑兴华先生担任责任编辑。
时光飞逝,自首次刊行至今,已悄然走过近四十载春秋。承蒙海内外读者的喜爱,多年来这本书不断发行新版,累计版本竟达二十余种,印行数量难以精确统计,海内外甚至还出现了多种盗版。
作为一部学术著作,此书既不像文艺读物那样以趣味性引人入胜,又多次遭到所谓“主流正统派”所谓“真理教”人士的尖锐批评,却能在争议声中持续再版畅销,这在同类学术书籍中极为少见。也印证了我当年所说的“书亦如人,自有命运”。
1989年,香港中华书局曾经出版了我的《谈龙》,与时事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《说凤》,可看作是《诸神的起源》的续篇,此次新版乃一并合于一体。
《诸神的起源》聚焦于中国远古神话体系,深入探究其与太阳神崇拜及生殖神崇拜的关系,系统揭示了日神崇拜和生殖神崇拜在中国远古宗教民俗、艺术风尚、古典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地位。
1998年,湖北三峡秭归县背溪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尊“太阳神”图腾石刻。这尊石刻饶有趣味,太阳神图腾像身下刻有生殖器造型,图纹既形似阳具,又似女阴,我认为其寓意系阴阳合体。
经湖北博物馆用碳十四测定年代优配网,这尊图腾石诞生于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,似乎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实物佐证。
在《诸神的起源》中,我曾指出华夏三大祖神伏羲、黄帝、炎帝都是太阳神及火神的名号。从古书记载及汉画来看,伏羲和黄帝均是人首而长着蜥蜴(龙形)般的手足和尾巴,秭归太阳神石像与之形象相符,此图腾石像应是伏羲、黄帝图腾的最早造型。
我从事神话学研究,并非仅仅出于对神迹仙说、语言文字考据的兴趣,而是重点关注三大核心问题:
其一,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国远古历史之间的关联;
其二,上古神话传说与华夏天文历法的联系;
其三,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、宗教祭祀、民情风俗以及古典文艺的内在关系。
我坚信,太阳神曾是早期中国人(伏羲 - 黄帝时期)的文化符号,“华汉(夏)民族”的名号也与日华、光华及天汉(银河)密切相关,这些问题都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。事实上,这也是我撰写《诸神的起源》的初衷——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。
20世纪90年代,《诸神的起源》经后藤典夫先生翻译,由东京树花舍出版,在日本文化界引起震动,韩国也推出了此书之完整译本。日韩两地文化皆有太阳神以及生殖神崇拜,其源头,应在华夏上古文化之中。
作为我学术生涯的首部作品,此书中难免存在不成熟甚至错讹之处,遗憾在所难免。
如今,港版新书将付梓,回首往昔,杨希枚、李泽厚、范用、陈原等前辈学者曾经给予的扶掖与支持,让我永远难以忘怀。在当时图书出版极为艰难的环境下,若没有他们的帮助,这部被有些人视为离经叛道的著作,恐怕很难问世。
但是四十年匆匆过去,不知现在及未来新一代的海内外学人,还能喜欢此书否?是为序。
何新2025年5月25日草于沪上
【本书淘宝有售。淘宝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,是港版书专卖店。】
九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